约翰·温斯顿·列侬(John Winston Lennon)、英国著名摇滚乐队“披头士”成员,摇滚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披头士乐队的灵魂人物,诗人,社会活动家,反战者,以身为披头士乐队创团团员扬名全球,列侬与保罗·麦卡特尼的合作是20世纪最成功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创作组合之一,因其在音乐界的活跃和贡献,在1965年获英国女王颁发的大英帝国勋章,1970年披头士乐队解散后,列侬发行《约翰列侬/塑胶小野乐队》与《想像》等备受赞誉的专辑,也创作了《Give Peace a Chance》、《Imagine》等传唱度极高的经典歌曲,顺利开创了单飞生涯,;1980年12月8日晚上10点49分,列侬在纽约自己的寓所前被一名据称患有精神病的美国狂热男性歌迷马克·大卫·查普曼枪杀,卒时年仅40岁,引起举世震惊。摇滚乐坛也失去了有史以来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约翰列侬(John Lennon,1940.10.9—1980.12.8),是一名摇滚音乐家,歌手,作曲家,艺术家,演员,和平主义者,曾获大英帝国勋章(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他因为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的创始人之一而享誉世界。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的组合是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歌曲创作组合之一,他们共同创作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摇滚歌曲。Lennon在电视中,电影(如A Hard Day's Night一夜狂欢)中,著作(如In His Own Write自写集)中,采访中展现出了放任不羁的性格和过人的机智。他作为和平主义者、艺术家的一些事迹饱受争议。
在The Beatles时期之后,Lennon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独唱歌手,在此期间,他发行了"Give Peace a Chance"和"Imagine"等著名歌曲。经过1976到1980年的短暂隐退,Lennon带着他的全新专辑复出。但是,一月之后,他于1980年12月8日在纽约被伪装成歌迷的杀手枪杀。
2002年,根据BBC的民意调查,John Lennon被评定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位英国人中的第8位。2004年,在滚石音乐杂志的评论“流芳百世的人物:有史以来最伟大的50名流行音乐艺术家”中,John Lennon名列第38位,而他和Paul McCartney一手创建的The Beatles则名列第一。
1940年10月9日 约翰·列侬出生于英国利物浦的一个破碎家庭,由姨妈养大。早年就读于利物浦艺术学院。6岁时,Mimi阿姨送给列侬一把吉他。
1956年 列侬组了第一个乐队the Quarrymen,团员有Pete Shotton, Nigel Whalley和Ivan Vaughan。
1957年7月6日 John到认识了保罗·麦卡特尼,对他的记歌词能力、乐器素养与演奏技巧大为激赏,列侬邀请保罗加入自己的乐队作为主吉他手。
1958年 列侬写了他生平第一首歌,"Hello Little Girl",这首歌在1962年由他们的经纪人布莱恩·艾恩斯坦录起来,作为给Decca唱片公司的试听带,可惜Decca的老板不喜欢。
1958年 保罗的好友,15岁的乔治.哈里森(GeorgeHarlison)加入乐队。披头士乐队基本成型。
1961年1月 披头士(The Beatles)在the Cavern Club正式演出,在这儿的演出,为他们的锦绣前程铺了一条星光大道。
1962年5月 正式与伦敦EMI旗下的一家小公司Parlophone签下录音合同。自此,开始了以披头士为主角的摇滚乐“不列颠入侵”。
1963年 在一次的皇家表演中,John对坐在前排的王公贵族们说:你们可以摇动身上的钻饰项,发出的声音,绝对不会输给你们的鼓掌声。John的平民意识果然相当强烈。
1964年2月7日 The Beatles展开第一次美国巡回表演,二月九号The Beatles参加了The "Ed Sullivan Show on CBS",预估有超过四千万美国民众收看,而且他们也被安排与Elvis Presley会面。
1964年底 披头士有30首歌曲列入该年“佳曲100首”行列,他们的三张专辑垄断专辑排行榜之首达30周之久。此后的五年中,几乎所有专辑都成为乐坛经典。
1968年 约翰遇见了纽约先锋艺术家小野洋子(YOKO ONO),之后和辛西娅的婚姻破裂。
1969年11月(这个时间有多种版本,找不到确切时间),John Lennon在伦敦的画展上认识了Yoko,Yoko的艺术倾向严重地影响了John,也促使了The Beatles的解散。之后和辛西娅的婚姻破裂。(YOKO ONO的名字翻译成小野洋子还是大野洋子也还有分歧)。
1969年 John和小野洋子(Yoko Ono)在直布罗陀结婚。年底John因为英国政府介入奈及利亚与越南问题,退还MBE勋章给英女皇。
1970年 专辑《ABBEYROAD》(修道院之路)的发行引起乐队成员的分歧,约翰和保尔纷纷指责对方的妻子过分介入乐队的事务,从而引发口角乃至起诉,甲壳虫终于在70年代的第一年里分道扬镳,曲终人散。
1970年 Beatles最后一次公开表演是在apple唱片公司屋顶,拍摄"Let It Be"的MTV。John认为Paul的"Get Back"歌词意有所指, "get back to where you once belonged",可是John已是吃了秤陀铁了心,决心离团。
John Lennon的音乐,早期时受Chuck Berry,Little Richard,Everyly Brothers, Buddy Holly的影响,64年认识Bob Dylan后,音乐思想就更深沉一些,和Yoko结婚以后,John真正成为具无产阶级意识的音乐艺术家。
70年代 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在纽约格林尼治村安家,继续音乐和艺术创作。
1980年12月8日 John在他的公寓门口被枪杀,凶手Mark David Chapman总共开了六枪。后来这名乐迷被警方抓获并被判终生居住在精神病院里。12月14日下午2点,全球的列侬乐迷集体为他致哀10分钟,他的意外身亡也使得“Double Fantasy”等唱片在全球的销量出现飙升。
在列侬死后的数年内,他的影响和声誉与日俱增。直到80年代中期,列侬生前没有发行的一些曲目陆续面市,他在1972年参加的一次慈善演出的录像也被很多乐迷进行了收藏。另外,为了纪念列侬,披头士乐队的几位创始成员还于1995年重新录制了70年代期流行的几首老歌,这些歌曲后来都作为新歌登上了1996年的排行榜。
跨过2000年,“列侬热”重新兴起。大量有关这位文化偶像的书籍出版,其中比较著名的有Geoffrey Giuliano的《Lennon In America》、Robert Rosen的《Nowhere Man:The Final Days Of John Lennon》、《Lennon Remembers:The Full Rolling Stone Interviews From 1970》。可以说列侬和他的披头士乐队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并且将继续影响下去。就连英国的利物浦机场也是用JohnLennon命名,并用上JohnLennon名曲《imagine》中的歌词“Above us only sky”为标语。
小野洋子,一个神秘而绮情的女人。一个擅于在不动声色中制造艺术事件的女人。一个高龄仍专注表现出位的女人。裸露、和平,是她的御用主题。她是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音乐人?抑或是电影人?很难下定论,但颁给她任何一个头衔都不为过,因为她在上世纪60年代就能轻松驾驭上述每一个领域。可惜的是,纵使才情万千,这样一个奇女子却一生为声名所累,始终背负着其前夫———“甲壳虫乐队”灵魂人物约翰·列侬的盛名。2004上海双年展上,我们惊喜地发现了她的六件作品———2件装置作品和4部电影短片,裸露、诗意、平和依旧在冷眼旁观中绽放。作为一个艺术制造者从旁观者的视角诠释她的出位思想,这便是前卫派小野洋子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
上世纪60年代初,才华横溢的小野洋子已是当时纽约前卫艺术舞台上的风云人物。1964年,小野洋子在卡耐基诵厅第一次表演了她最为出名的行为作品《切片》:随机挑选上台的几位观众被要求用剪刀将她的衣服裁成碎片,直至全身赤裸。那年,她32岁。1966年9月,她在伦敦再次表演了《切片》,在英国艺术界引起轰动,观众席上的约翰·列侬于是见到了自己“一生里最重要的女人”。2003年9月,70岁的洋子在巴黎又一次表演了《切片》。她在台上说:“来吧,剪下我的衣服,随便哪里;每个人剪下的面积不要大于一张明信片,并请将这碎片送给任一个你爱的人。”她解释这场事隔37年的表演时说:“1964年我第一次做它时,心里满是愤怒和不安,但这次,我是怀着对你、对我、对全世界的爱而做的。”
即使被视作导致披头士最终解散的罪魁祸首,即使列侬为了她整整5年没有公开露面,即使在列侬死后20年仍不放弃宣传他“爱与和平”的理想而被部分歌迷抨击为借亡夫之名发财,但几十年来小野洋子依旧在当代艺术领域和音乐领域崇尚着自己的出位。日前,她在一个同性恋集会上参加了《每个男人都有一个爱着他的男人》的合唱,这是她20多年前所写的老歌《每个男人都有一个爱着他的女人》的“同性恋版”,仅以此曲表达对同性恋婚姻的支持。因此,即便饱受争议,小野洋子仍然身体力行东方艺术家少有的表达方式和叙事模式。因为在她的艺术视角里,艺术品和欣赏者都被她绝非本意却绝对自然地设计好了,沿着她的思路进行展示和观察,枯燥而乏味,却异常冷静地客观而真实。
本届双年展上,在美术馆一楼展出的《愿望树》是小野洋子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一项生活装置作品。“愿望树”是日本的一项传统民俗,人们会把各自的心愿写在小纸条上,绑在神社里的愿望树上来祈祷自己的幸福。然而幸福本身是有多种指标和方向的,收集愿望树上的纸条,小野洋子自己也就变成了一个各种愿望的收藏者。
在美术馆四楼放映厅播出的小野洋子四部电影短片中,我们再一次跌倒在她擅于制造艺术事件的手腕下。在跟随她的步调一起冷眼旁观她一手炮制的艺术事件中,我们的惯性思维被扰乱,社会秩序被骚扰,既而对现有的世界观提出质疑。
电影《苍蝇》用了所有的胶片展示了一位寂然不动的女士,看上去几乎是在昏睡。惟一运动的东西是一只苍蝇,镜头跟着它停留在她身体的不同部位。这部电影是如此无聊,镜头随着苍蝇而移动,视觉随着镜头而移动。洋子把这部影片描述为自传体的篇章,并选择了一种引人注目的精妙方式来表达她自己。
电影《末端》中,洋子把她在纽约的艺术家和音乐家朋友们集合在一起,拍下了他们裸体在路上走来走去的场景。又是无聊而朴素的镜头。但也许这部电影最让人惊讶的地方在于:这是你每天在大街上都能看到的人和事物———但他们全部是赤裸的。
电影《强奸》是洋子最复杂也是最迷人的一部片子。根据设想,摄制组任选了一位在大街上碰到的妇女———伦敦的一个讲德语的女人。摄影机穷追不舍地跟到她的公寓。女人由最初的好奇、合作变成沮丧和困怒。一切只能使观众导出这样的困惑:这个女人被跟踪,还是她是个演员?我们听不懂她的语言,但我们能明白她的行为和表情。影片试图探讨摄像机对隐私的侵犯问题,并进一步研究我们对刺探别人隐私的嗜好。
这就是小野洋子,一个被约翰·列侬称为“世界上最有名的不为人知的艺术家”,在71岁高龄的年纪,依旧专注在自己的出位世界里,精妙、细致、冷眼旁观地雕刻着让人目眩的裸露和真实